close










僕人 — 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僕人 — 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內容摘要:分享「僕人式領導」的真諦。






 



書名: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The Servant 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


作者:詹姆士杭特(James C. Hunter專職企管訓練講師,詹姆士杭特企管顧問公司總顧問 <商周出版>


 顧名思義,本書是一本談論僕人式領導的書籍,但不同一般管理領導類書充斥著硬梆梆的理論,本書是以故事的方式,循序引導讀者進入領導的真諦。故事主人翁約翰是一位成功的經理人,因著妻子的催促和鼓勵,勉為其難的到一所修道院靜修一個禮拜,在那兒他遇見了西面修士一位曾經是「財星」五百大企業總裁,如今卻委身成為一間小修道院的修士。在一個禮拜的課程當中,西面用充滿啟發性的教學方式,以聖經的服事觀念為基礎,教導學員深刻的認識所謂「僕人式領導」或「服務式管理」的意義,也徹底的改變了約翰的觀念。全書文筆流暢生動,可以吸引人一口氣讀完。 


第一天:重新定義




 


如果要更精簡地用幾句話來歸納本書的要旨,可以這麼說:


1. 領導始於服務,領導就是服務(服事)。


2. 領導建立在威信−犧牲奉獻−愛−決心之上。


3. 愛是動詞、是行為,是需要決心、也可以學習的。


4. 不只是愛,所有領導的特質也都可以學習,也需要學習−


(1) 可以學習,因為它們是一些技能,可透過學習而得;


(2) 需要學習,因為它們違反我們的本性,不經過學習或訓練的過程是無法學會的。


5. 能否成為好領導人在於領導人自己的選擇和決心,代價是紀律,回饋是喜樂。


當然,一定有人會對本書所強調的領導模式是否適用於現今的企業環境產生疑慮,在讀書會的討論中,許多成員也表達了同樣的關切。這一點我們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至少有二種組織是相當適用這種領導模式的:直銷型公司和志工組織。至於一般企業,恐怕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


有一位讀書會成員也舉了一個「久病無孝子」的例子,提到他的一個朋友的父母長期臥病在床,身為獨子的他無可選擇的必須負起照養的責任,然而常年的身心壓力卻使他說出「恨不得可以逃避」這樣的話。參考本書的觀點,我們也發現這種情緒其實是很自然的,當事人不必因此而有愧疚感,以為自己不孝,對父母沒有愛。因為愛是動詞、是行為,不是感覺或情緒。只要「正確的對待」−對父母做該做的事,就是孝和愛了。另外,依照「付諸實踐」的觀念,當你越去實踐愛,裡面也會越來越有愛;反之亦同。


基本上本書對「僕人式領導」的闡述十分精闢,不過似乎有過於強調「行為是一切」的傾向,尤其「愛是動詞」的看法,更是帶有濃厚的人本主義味道。為了避免造成只有行為、只靠意志、只需技術的偏差,我另外寫了一篇「愛的實踐」,強調行為和誠實的平衡,請大家參考。


無論如何,對於現今強調「勢」與「術」之管理技巧的各種領導理論,本書的觀點仍有相當的啟發性。特別對台灣教會,近年來似乎也有過於強調權柄和順服的傾向,而逐漸忽略那最根本的服事態度:「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本書的提醒,也值得所有關心台灣教會的人一同來省思!
 













 第二天:打破成規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領導、威信與威權



領導Leadership):一種技能,用來影響別人,讓他們全心投入,為達成共同目標奮戰不懈。


威信Authority):一種技能,運用影響力,讓別人心甘情願的照著你的決心行事。


威權Power):一種能力,運用你的地位,罔顧別人的意願,強迫他們照著你的決心行事。


領導威信威權。威信與威權的差別,在「心甘情願v.s.罔顧意願」;領導與威信的差別,在「共同目標v.s.你的決心」。


領導有二重點:1.一種技能,可透過學習而得;2.影響別人。



2.影響力的特質



誠信、以身作則、體貼、說到做到、善於傾聽、責任感、尊重別人、不


吝鼓勵、樂觀熱忱、感恩。這些特質都是行為,可透過學習而改善。領導人的課題就是找出自己所缺少或較弱的特質,努力加以改進。



3.何謂企業的CEOS



Ccustomers顧客Eemployees 員工Oowners 老闆Ssuppliers供應商。與這四方面保持良好的關係,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第三天:領導表率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成規的定義



成規(paradigm):一種心理模式,用來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paradigm還是繙典範較好,打破成規正是一種「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



2.成規造成的問題



1.空間上成規限制了我們的視野,以致無法看見經驗法則外的世界。


2.時間上成規限制了我們的進步,以致無法適應快速變動中的世界。



3.打破成規的困難



1.必須改變離開原本安定、舒適的環境,重新學習、調整。


2.必須冒險可能會遭遇反對、誤會、失敗。



4.傳統管理的最大成規是什麼?問題為何?



1.成規是金字塔式管理:(1)層層管理,越上層人數越少;(2)由上對下發令,下屬以服從、滿足上級要求為惟一責任。


2.問題是無形中顧客被置於最下層,甚至等同於敵人的角色。員工只知滿足上級,而不會重視顧客的需求。



5.服務式領導的特色是什麼?領導人的主要責任為何?



1.服務式領導也就是倒三角形模式,領導人在最下層,基層員工在最上層,顧客則更在其上。這符合聖經教訓「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2.領導人的主要責任是找出並滿足部屬的基本需求,為他們掃除工作上的障礙,讓他們得以專心服務顧客。領導始於服務聖經:「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6.「滿足所需」和「滿足所欲」的差別



滿足所需(need):滿足部屬的真正需要,包括工作上和個人生涯的基本需求。


滿足所欲(want):滿足部屬漫無節制的渴望或欲望。



7.Maslow5層需求



由下而上:1.生理需 2.安全需要 3.愛與歸屬 4.自尊 5.自我實現    










 第四天:愛是動詞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服務式領導的領導模式



領導建立在威信之上,威信建立在犧牲奉獻之上,犧牲奉獻建立在愛之上,建立在決心之上。



2.空想和決心的差別



空想=意圖行動


決心=意圖+行動


























 第五天:環境配合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愛」與「喜歡」的差別,「愛是動詞」的意義



喜歡:一種感覺,出於感情的自然反應。


  :一種行為,出於意志的審慎選擇。


愛是動詞:愛就是愛的行為,不是一種感覺。你可以不喜歡一個人,而仍然愛他。對於惡人,愛不是對惡視若無睹,也不是勉強自己產生喜歡的感覺,而是正確的對待(behave well)他們。



2.希臘文「愛」的意義



eros:愛慾、性慾          storge:親情


philos:友愛、手足之情     agape:無條件的愛



3. agape「愛」有那些特質,各有何意義?


 



忍耐:自制力



恩慈:關心、讚美、鼓勵



謙虛:真誠、不虛偽、不自大



尊重:待人如上賓



無私:滿足別人的需求更甚於自己



寬恕:不怨恨別人的錯誤



誠實:凡事不欺瞞



守信:堅持所選












 第六天:選擇在你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健全環境的重要性



有助於生命的自然成長



2.何謂「人情戶頭」



將人際關係的增減視同銀行帳戶,可提可存。



3.領導人如何打造健全的環境?



信任、激勵,發揮影響力,貫徹責任。


















 第七天:回饋多多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何謂「付諸實踐」



行為可反饋影響思想和情感



2.心理學對有關「責任與選擇」有那些不同的看法



(1)決定論(遺傳學、心理學、環境):責任在外(心理學的代表:佛洛伊德)


(2)自由選擇:責任在己(本書立場)(心理學的代表:法蘭克)



3.訓練的目的



讓人學會違反本性的技能(領導的學習也是如此,領導的諸般特質大部分也是違反我們的本性,一個人不會自動成為好領導人,除非他肯選擇付代價,學習改變自己)



4.學習的四個階段


 



階段











知覺


Conscious



無知無覺


Unconscious



已知已覺Conscious



已知已覺Conscious



無知無覺Unconscious



學會


Skilled



尚未學習


Unskilled



正在學習Unskilled



已經學會Skilled



運用自如Skilled















 




The Servant : 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 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





題目



書上說的是什麼



1.「紀律」對領導人的意義



紀律是必須的、使命的、努力的、也是回饋多多的



2.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一遍,你會有什麼不同的打算?



多數人的答案是:多冒險、多反省為後人造福



3.「快樂」與「喜樂」的差別



快樂:內心淺層的感覺,建立在外在環境上。


喜樂內心深層的滿足,建立在內在信念上。



4.領導與喜樂的關係



領導奉獻不自我中心喜樂,喜樂是對好領導人的回報。







媒體推薦
本書利用引人入勝的小說情節,娓娓傳達永恆至真的領導意義。
約翰.達利,一位看似事業成功的高階主管,卻面臨對自身領導能力的考驗,為了探究問題所在,他前往一所僻靜的修道院參加領導課程。意外的是,負責課程的僧人居然曾是叱吒華爾街的風雲大亨!
作者透過約翰的學習過程,帶出─領導的基礎不在權力,而在授權;領導是以人際關係、關懷、服務與奉獻為出發點─如此言簡意賅的基本理論,並傳遞出書中的主旨:真正的領導,無須新穎的複雜理論,而是從尊重、負責與體貼他人開始。
 







僕人式領導 (上)




  在不同領導學理論中,其一較易受教會領袖認同與採納,就是格林里夫 (Robert
Greenleaf) 所倡導的「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hip)。

  「僕人式領導」強調領袖作「僕人」,又同時為一位領袖,兩者缺一不可。華人教牧對「僕人式領導」,容易有的偏差,就是混淆了「僕人」(Servant) 與「僕人式領袖」 (Servant Leader) 兩者的區別。

  趙錦德牧師於「第一屆世界華人教會領導」研討會,從耶穌替門徒洗腳的僕人服侍 (約13:1-20),指出耶穌展示的「僕人式領導」,與不少華人教牧所奉行的,確有所不同。假若在同一情景中,若干領袖那種「受眾優先」的「偽僕人」心態,就會接受像彼得此等人的拒絕 (13:8);但耶穌為「真僕人」,他堅持要洗彼得的腳,聲稱 :「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13:8) 真正僕人,不是甘心作地氈,任人踐踏;乃是有所堅持,亦有所捨權。

  格林里夫的「僕人式領導」構思,來自詩人赫塞 (Hermann Hesse) 所著《東方之旅》(Journey To the East) 一書,內容描述一群人籌劃一次神秘的東方旅程,整個旅程中關鍵人物乃是大眾的僕人里奧 (Leo),他聽從主人們的吩咐,打理瑣事,常穿梭在不同主人間扮演協調溝通的角色;逐漸地,各主人們習慣了聽從他的安排,直到有一天,李奧突然失蹤,眾人便陷入了空前恐慌當中。此時各人才深深察覺到,李奧已成為攸關全局的重要人物,沒有他的領導,眾人根本無法成事。李奧發揮的「僕人式領導」,就是甘於隱藏本身,透過具體協助別人,從而達成整體的使命。對教會領袖而言,不在乎職位誰高誰低,權力誰大誰小,乃是一種樂於助人態度,並對使命的承諾貫徹始終。

  耶穌展示的「僕人式領導」(可10:32-45),表明 :「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正是格林里夫所倡導 : 成為領袖不在乎權力的擁有,乃是主動看本身可為他人所作出的貢獻。有別於權威式領導,「僕人式領導」有以下10項行為質素:

1.聆聽 (Listening)

  不少華人教牧皆「能言善道」,有良好溝通與決策技能;而僕人式領袖需要以對方為優先,定意要透過用心聆聽,了解對方或整體需要,能達成共識。近期,「九鐵風波」反映主席與高層管理員之間矛盾,而推行改革的領袖,須要掌握聆聽的技能,才能作出有效的領導。

2.同理心 (Empathy)

  僕人式領袖嘗試了解與同情對方。當領袖關注的不是個人榮辱得失,乃是接納與肯定團隊內同工付出的勞苦,予以欣賞。領袖非以「陰謀論」看待每項事情,對不稱職的予以督導,助對方成長,卻毋須懷疑對方動機。

3.醫治 (Healing)

  教會領袖承認本身不是完美,而現今世界期待的是一位經歷過破碎,並已痊癒的領袖。醫治過程,指向每位領袖要坦誠面對成長的陰暗面。領袖若不刻意處理,可能造成偏執的性格,與別人共事常會產生衝突。。

4.醒覺 (Awareness)

  教會領袖的自我醒覺十分重要,而醒覺促使領袖不會陶醉於過去或現在的成功;他 / 她知道有些時候需要被挑戰,受攪動,才不會安於現狀。領袖要醒覺本身的弱項,但也要肯定神給予個人的恩賜與能力;格林里夫引用猶太學者赫歇爾 (Abraham Heschel) 的說話 :「人類最大的罪惡就是他忘了自己是個王子,擁有皇室的力量。」

5.說服 (Persuasion)

  杭達 (James Hunter) 於《僕人》書內,分辨「威權」(power) 與「威信」(authority) 的分別,前者只是「利用你的地位,罔顧別人的意願,強迫他們照著你的決心行事」(43頁),而後者則是運用影響力,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照著你的決心行事。」(44頁)

  僕人式領袖不是仗著職分或權力來統御,乃以「說之以理,動之以情」方式,勸服別人認同事工的異象與計劃;讓跟隨者心服口服,而不是勉強為之。格林里夫引用貴格會領導人伍爾曼 (John Woolman) 的見証,他一次一個人地遊說別人反對畜奴,此種溫和又堅定,持續進行的說服,能產生甚大的影響力。

6.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僕人式領袖敢於發夢,夢想不可能的,可成為事實。對問題的理解與分析,領袖能夠提供理性的框架,他 / 她 的想像力可天馬行空,但處理問題時,卻是踏實的。僕人式領袖能巧妙地平衡「概念化」與日常事務的運作,兩者皆為必需。倘若領袖只顧日常運作,缺乏空間作深入的概念化思考,他 / 她只配作「教會技術主義者」。已故的杜拉克 (Peter Drucker) 看領導的金字塔是5% 為創意性,15% 為調適性,而80% 則為恆常運作的原則性。僕人式領袖不是忙亂的僕役,隨傳隨到,乃是心有所思,兩手作好準備,隨時登場,提供及時服務的領袖。










├ 書 籍 簡 介

[僕人領導學]在一九七九年由格林里夫提出,這種以服務追隨者來成就卓越領導績效的理論,當時並未獲得主流觀點的重視。






├ 書 籍 詳 介

[僕人領導學]在一九七九年由格林里夫提出,這種以服務追隨者來成就卓越領導績效的理論,當時並未獲得主流觀點的重視。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與知識工作者的日益增多,組織中個體的崛起已經成為既成事實,領導者不可能再以威權態勢率領組織成員,使得格林里夫的觀點在二○○○年以後受到廣泛的推崇,成為最當紅的管理觀念。
因此,杭特在二○○○年撰寫的「僕人」在美國成為銷售數十萬本的暢銷書,在台灣也銷售超過十萬本!而彼得聖吉的追隨者在推動「第五項修煉」時,更以「僕人領導」做為推動學習型組織的最大前提,更使得僕人領導在遭到冷落二十五年後,終於成為公司經營實務中的顯學。在這股「僕人領導風潮」當中,最令人重視的是:以提出「一分鐘經理人」而成為一代管理大師的布蘭佳博士,在探討「僕人領導學」之後,認為「唯有具備僕人風格與心理素質的領導者,才能成為績效卓越的一分鐘經理人」,他更精心撰寫出本書,作為「一分鐘實現僕人領導風格的心法」。
這本原文只有一百二十六頁的書,在美國受到極大推崇,因為以布蘭佳的大師資格,竟然向另一派的理論首倡者表示誠服認同,實在是破天荒的事情。僕人領導說來簡單,但實踐的時候分寸拿捏不易,因為要服事追隨者、卻不能因為服事下屬而侵蝕了領導者的威信,關鍵就在於心態的轉折與管理實務技巧的收放,布蘭佳以精練的文字寫成手冊形態的「僕人領導」,在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長達十個月,至今銷量不墜,可見證此書精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未來AI賺錢大數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